2023年10月16日,我院熊昌盛研究員團隊在基礎設施周邊區域土地利用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發現。研究成果以“高鐵站點周邊LUCC的時序異質性及成因分析——以海南環島高鐵為例”為題成功發表在國内土地管理領域頂級期刊《中國土地科學》上。我院熊昌盛研究員為第一作者,2021級碩士研究生田宇為共同第一作者,栾喬林教授為通訊作者。
該研究以海南環島高鐵為例,梳理了高鐵站點周邊土地利用/覆被變化(LUCC)的驅動機理,再對海南環島高鐵各站點周邊LUCC進行時空動态監測,引入強度分析模型揭示高鐵站點周邊LUCC在不同時段的差異,并通過地理探測器剖析背後的主要驅動因素,以此揭示高鐵站點周邊LUCC的時序異質性,并剖析政府和市場因素在其中的作用。

圖1 高鐵站點周邊LUCC的驅動機理分析
該研究發現,研究期内海南環島高鐵各站點周邊LUCC主要表現為建設用地擴張、林地減少和耕地動态平衡,且呈現出林地轉變為耕地以及耕地轉變為建設用地的演變格局。但從建設期到運營期,海南環島高鐵各站點周邊LUCC的規模在不斷減少,其強度也在不斷下降,表現出時序異質性的特點。這種時序異質性特點主要與政府和市場兩種因素在不同時段的作用結果有關。其中,在海南環島高鐵各站點建設期,高鐵站點周邊LUCC主要受所處地區政府投資的影響,而運營期則主要受所處地區市場狀況的影響。
該研究能夠為合理安排高鐵站點周邊土地資源開發時序、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一方面,要在高鐵站點建設期動态監測站點周邊LUCC和生态環境變化以及時開展生态環境的預保護措施,減少建設期高強度LUCC對周邊生态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要統籌好高鐵站點周邊區域土地開發時序安排。在建設期,地方政府應根據區域社會經濟狀況合理安排和引導站點周邊區域預投資建設開發規模,防止站點運營後因人口流動等社會經濟活動較小所造成高鐵站點及周邊土地的低效利用。在運營期,地方政府應為站點周邊市場經濟以及産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并提供配套基礎設施支持,吸引站點周邊人口和要素流動,充分發揮出市場在高鐵站點運營期對土地開發利用的主導作用,拉動地區社會經濟發展。